黨建工作

黨建園地
您當前的位置 :

  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5月21日,陜西省生物農業(yè)研究所黨總支前往陜西省旬邑縣馬欄革命舊址開展以“回首百年憶崢嶸,科技興國正當時”為主題的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本次活動由黨總支書記徐升運帶隊,西安支部和臨潼支部全體黨員及研究所職工40余人參加。期望通過追尋足跡、情景體驗、重溫入黨誓詞、唱誦經典紅歌等活動形式,帶領大家深度了解了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斗爭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在一天的行程中,黨員群眾先后參觀了西北農林科大蔬菜實驗站,瞻仰了馬欄革命舊址、紀念廣場、紀念碑、關中分區(qū)大生產成果展覽室、馬欄七孔橋及馬欄革命紀念館。駐足遺跡前,追憶革命年代的苦難輝煌;徜徉歷史間,感悟革命前輩的精神力量。

  把科研成果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我們學習的第一站來到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涇陽蔬菜試驗示范站。試驗站首席專家張明科老師,向大家介紹了蔬菜試驗站建立的初衷,以及在困難的條件下建立示范園乃至示范站的艱辛創(chuàng)業(yè)過程。另外,大家參觀了瓜類和西紅柿類品種展示大棚及圓黃瓜等多種新、奇、特品種,了解學習試驗站在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的試驗示范與推廣應用做法。

 

  在繼續(xù)開往馬欄革命舊址的旅途上,黨總支開展“銘記黨的歷史 傳承革命理想 紅色故事我來講”主題黨日活動。

  首先由臨潼黨支部書記王國慶帶來了長征組歌—過雪山草地背后的故事。他首先給大家誦讀了過雪山草地的歌詞談了初聽這首歌曲時那份深沉的感動,介紹了這首歌的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在長征過程中,紅軍在過雪山草地中那一幕幕感人的故事,進而聯想到學習黨史,就是要繼承和發(fā)揚長征精神,在科研工作中要自強不息,勇往直前。最后,王國慶還帶領大家一起歌唱長征組歌。

  隨后,原省生物農業(yè)研究所總支書記吳江洪同志也分享了研究所老一代科研人員在工作中的無私奉獻精神,希望研究所的年輕人繼續(xù)發(fā)揚革命精神,把研究所建設得更好。

 

  “今天,我們來到了這里,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鄧小平、彭德懷、汪鋒等革命先驅戰(zhàn)斗過的地方,我們莊嚴地宣誓,為了新時代的科技事業(yè),為了人民美好生活,我們將傳承紅色基因,根植理想信念,追根溯源學好百年黨史,繼往開來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苯裉?,在馬欄革命紀念碑,我們面對黨旗,再一次重溫入黨誓詞,使我們的心里激發(fā)出為理想奮斗的無窮力量。同志們深切感悟之。

 

  我們成長在和平年代,沒有過饑寒交迫的生活經歷,很難體會到先輩們在建立新中國的征程中所面對的艱辛。革命先驅不僅要面對腥風血雨,還要面對反動勢力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在關中分區(qū)大生產成果展覽室,大家看到了關中分區(qū)積極響應中共中央的號召,開展大生產運動所用的許多簡陋的生產工具。老書記吳江洪同志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給大家仔細講解各種的農具的使用。大家也下定決心要將“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馬欄革命紀念館,多角度展現了旬邑革命史、關中特區(qū)、關中分區(qū)革命史實關中特(分)區(qū)革命史實,再現了習仲勛、汪鋒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在紀念館中,我們了解了陜甘邊根據地由小到大,革命力量由弱到強,中國革命事業(yè)由挫折走向勝利的奮斗歷史。

  馬欄,作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色根據地建設的代表之一,在以馬欄為核心陜甘邊和關中特(分)區(qū),在為追求民主救國、不畏犧牲、英勇奮斗的所有革命先輩努力中,逐漸形成了以“民主團結、利民務實”為主的馬欄精神。

  通過參觀按照專題布展的800多幅圖片和600多件實物,同志們深刻了解了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工委、中共關中地委策動眾多武裝起義,開展大生產運動、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事跡;以及我們黨加強組織建設,開展政治教育,提高黨員素質,領導和帶領群眾,建立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推動了革命事業(yè)深入開展的歷史。在參觀過程中,大家或仔細聆聽講解,或駐足端詳,或交流感言…… 春風化雨之間,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以升華!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發(fā)揚民主團結的精神,凝心聚力,通過學習,將結合研究所實際和陜西生物農業(yè)發(fā)展的要求,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用更多的科研成果向建黨一百周年獻禮。(王國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