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分省院科普征文大賽 三等獎 陜西省動物研究所 劉玉太 )
《寒號鳥》是我國小學語文課本里一篇經(jīng)典文章,講的是寒號鳥和喜鵲的故事。從前,有只喜鵲很勤勞,在天還沒冷的時候就銜草做窩,最后順利過冬。喜鵲的鄰居寒號鳥每天得過且過,寒冬到來時哀號:“哆啰啰,哆啰啰,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做窩”,但卻一直沒有做窩最后被凍死。新版教材里《寒號鳥》的配圖畫的是一只喜鵲和形似松鼠的動物,這引起了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好奇,寒號鳥不應該是一只鳥嗎,怎么成了一只松鼠?那么寒號鳥到底是鳥是鼠?它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以鳥的形象出現(xiàn)在童話故事封面的“寒號鳥”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文章插圖上的寒號鳥
此鳥非鳥:寒號鳥的真身
寒號鳥到底是不是鳥?《辭?!分小拔屐`脂”一詞的解釋為:“鼯鼠科動物復齒鼯鼠的干燥糞便”。明代盧之頤的《本草乘雅半偈》中寫道:“五靈脂,寒號蟲所遺也,寒冬號呼因名寒號”。古代先民把自然界的動物均稱為蟲,比如水滸傳武松打虎,叫老虎叫大蟲。所以此處的寒號蟲也就是所謂的寒號鳥,那寒號鳥是復齒鼯鼠嗎?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的科研工作者通過實地考察、解剖分析,證實了“寒號鳥既不是鳥也不是蟲,而是一種叫復齒鼯鼠的嚙齒類動物”,二者是同物異名的關系。至此,才解開了寒號鳥的 “廬山真面目”,也把復齒鼯鼠推到了世人的面前。
陜西省動物研究所特種養(yǎng)殖基地人工養(yǎng)殖的復齒鼯鼠
天生的“滑翔運動員”
復齒鼯鼠因上頰齒琺瑯質褶皺非常復雜而得名,在動物分類學是上屬于哺乳綱嚙齒目松鼠科復齒鼯鼠屬,被列入《國家保護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目前全世界發(fā)現(xiàn)的鼯鼠有13屬34種,中國有7屬16種。復齒鼯鼠是中國特產(chǎn)的鼯鼠種類,是獨屬獨種的珍稀動物??脊艑W家在貴州威寧縣發(fā)現(xiàn)了目前最早的復齒鼯鼠化石,時代為早更新世中期,距今約為170萬年。現(xiàn)在復齒鼯鼠廣泛分布于我國的四川、云南、西藏、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等省市,棲息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針葉、闊葉混交的山林地帶,一般在裸巖縫隙及石洞、樹洞上營巢,屬于晝伏夜出型動物。
成年復齒鼯鼠體長約為25㎝,體重250~400克,尾巴幾乎與身體等長,外形酷似松鼠,不同的是復齒鼯鼠在前后肢之間有軟而寬的皮褶-飛膜,就像身穿滑翔服的滑翔運動員。其飛膜能幫助它進行短距離的滑翔,并不能讓它真的像鳥類一樣飛翔。當在覓食或者遇到天敵時,它會爬到高處,站立起來,伸展四肢,借助身體前沖的慣性和飛膜,向下“飛”去。在滑翔中他還能通過伸縮飛膜以及擺動尾巴來調整方向,以便能準確到達目的地??梢哉f復齒鼯鼠天生就是優(yōu)秀的“滑翔運動員”,它也因此多了很多跟飛有關的外號:如“寒號鳥”“飛鼠”“飛虎”等。
頻頻“登上”文學舞臺的復齒鼯鼠
歷史上,很多文學作品里出現(xiàn)過鼯鼠的身影。荀子在《勸學》里寫道“蛇無足而飛,梧鼠之技而窮”。 “梧鼠”通“鼯鼠”。據(jù)說,為了在競爭殘酷的森林里生存下來,鼯鼠向別的動物學習本領,終于掌握了“五技”:飛行、爬樹、游泳、挖洞和奔跑。但是在一次森林比武大賽中,它飛行比不過老鷹、燕子;爬樹比不了猴子、游泳比不了小魚,挖洞比不過穿山甲、奔跑比不了兔子。鼯鼠雖然學會五種本領,成為大家眼中的“復合型人才”,但是一到用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個個都會、樣樣不精、沒有一項本領能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這才被荀子老先生作為反面教材教導后人。之后,復齒鼯鼠多以寒號鳥的名稱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里。明代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里有篇關于寒號鳥的寓言故事:“五臺山有鳥名寒號蟲,四足,有肉翅、不能飛,其糞即五靈脂。當盛暑時,文采絢爛,乃自鳴曰:‘鳳凰不如我。’比至深冬嚴寒之際,毛羽脫落,索然如雛,遂自鳴曰:‘得過且過’”。成語“得過且過”就是從這個故事里引申過來的,從此寒號鳥就被賦予了“懶惰”的文化寓意。在現(xiàn)代,寒號鳥被改編成各種形式出現(xiàn)在童話故事、兒歌和小學教材里,成為兒童教育領域里不可缺少的一個角色。
各種童話故事書籍封面的寒號鳥
復齒鼯鼠與五靈脂
俗話說“東邊不亮西邊亮”,文化圈里頻頻受挫的復齒鼯鼠,在醫(yī)藥圈卻備受世人推崇。復齒鼯鼠可能永遠也想不明白,為什么有人會不辭辛勞翻山越嶺去“偷取”它的屎尿,難道它的屎尿還有什么特殊用途?原來不知從哪朝哪代,經(jīng)何許人品嘗發(fā)現(xiàn),鼯鼠糞便能作為藥物為人們治病療傷,被列為我國名貴中藥材,名曰“五靈脂”。李時珍《本草綱目》里記載,五靈脂“氣味甘溫無毒,主治心腹冷氣,小兒五疳,辟疫,治腸風,通利七脈,女子血閉”。
干燥的鼯鼠糞便——靈脂米。
在野外,復齒鼯鼠主要采食柏樹、松樹葉、皮和籽以及一些含油脂較多的堅果,食物中油性大的食材越多,五靈脂的品質就越佳。別看復齒鼯鼠小,大小便卻相當文明。無論在外面多久,回來有多遠,它都一定要在自己洞穴附近的“廁所”定點排便,素稱“千里覓食一處便”,而且這些糞便經(jīng)年堆積也不會霉爛,有山里的老農(nóng)說:“發(fā)現(xiàn)一個鼯鼠洞,就等于發(fā)現(xiàn)一個五靈脂的加工廠。”
雙管齊下保護鼯鼠
在巨大的需求面前,人們不能滿足于僅靠野外采集五靈脂,于是紛紛開始捕獲野生鼯鼠進行人工飼養(yǎng),加上人類活動加劇,“靠山吃山”,鼯鼠的棲息地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這些都給鼯鼠的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2016年復齒鼯鼠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鼯鼠能造福于人類,人類也應該為了保護好這一珍貴的物種基因。一方面,國家應該鼓勵和支持科研人員攻克鼯鼠的人工養(yǎng)殖技術,另一方面還應該嚴厲打擊野外非法捕獵活動。如此一來,野生鼯鼠通過長年累月的自然繁殖,種群數(shù)量會慢慢壯大。目前,在秦嶺自然保護區(qū)等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都有復齒鼯鼠在快樂的生活著,但關于它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